top of page
搜尋

安全感的培养,为什么与伴侣无关?

作家相片: Ting CounsellingTing Counselling

在亲密关系中,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:“只有对方给我足够的爱,我才能感到安全。”这种想法虽然很普遍,但它往往将安全感完全依赖于外界,尤其是伴侣的表现。事实上,真正的安全感更多是来源于内心,而不是伴侣或其他外部条件。


那么,为什么安全感的培养不应该与伴侣绑定?如何通过内在的努力建立稳定的安全感?


安全感的误解:过度依赖伴侣的表现


在许多亲密关系中,一方可能会把情感的稳定完全建立在伴侣的行为上,例如:


  • 伴侣没有及时回复消息,你可能会感到不安,甚至怀疑对方是否还爱你。

  • 伴侣没有表达出足够的关注或赞美,你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够好。


这种对伴侣的依赖,看似是一种亲密的体现,但实际上会让人对关系充满不确定感。因为没有人能够完全满足另一个人的所有情感需求,也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永远不会出错。

真正稳定的安全感,需要通过内在的力量来支撑。它并不是来自外界对你的反馈,而是你对自己的认可与接纳。


内在安全感的重要性


内在安全感是指我们对自己价值的认可,以及对生活中不确定性的接受能力。它让我们即使在面对挑战时,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。

内在安全感的特点:

  • 对自己的接纳:能够包容自己的不完美,并明白这些并不会影响自己被爱或被认可的价值。

  • 对外界的理解:能够理性看待他人的行为,不轻易将问题归因于自己。

  • 对生活的掌控感:即使在不确定的环境中,也能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稳定。

比如:

  • 当伴侣因为忙碌而无法陪伴你时,你不会因此感到被忽视,而是理解对方的状态,同时找到自己的独立支持系统。

  • 当你与伴侣发生争执时,你不会过度焦虑“这段关系是不是要结束了”,而是能够冷静分析问题,并积极沟通。


如何通过内在努力建立安全感?

1.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

安全感的第一步是对自己的接纳。没有人是完美的,而追求完美往往会让我们感到更加焦虑。试着对自己说:“我值得被爱,即使我有缺点。”

例子: 如果你在与伴侣的沟通中感到紧张,不要自责“我怎么这么差劲”,而是告诉自己:“我正在努力学习如何更好地表达,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。”


2. 培养独立的兴趣和目标

当你拥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目标时,你会发现自己在关系之外也能找到价值感。这种独立性会让你减少对伴侣的过度依赖。


你可以尝试:

  • 报名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程,比如瑜伽、摄影或烹饪。

  • 设定职业上的小目标,例如完成一项新的技能学习。

3. 学会调节情绪

情绪是影响安全感的重要因素。当你感到不安或焦虑时,试着通过呼吸练习、写下自己的感受或与信任的人交流,来缓解这些情绪。


你可以尝试:

  • 当你因为伴侣没有及时回复消息而感到焦虑时,可以深呼吸几次,然后告诉自己:“他可能正在忙,我可以先做点其他事情,等他回复。”

4. 建立多层次的支持系统

将所有情感需求都寄托在伴侣身上,会让你对关系过度依赖。试着拓展自己的支持网络,包括朋友、家人,甚至是心理咨询师。


你可以尝试:

  • 如果你对关系有困惑,可以向朋友倾诉,或者通过心理咨询找到更多应对的视角,而不是一味等待伴侣来解决。

5. 强化自我认同

安全感的核心是对自己身份和价值的清晰认知。通过每日的积极自我对话,提醒自己:“我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认可。”


你可以尝试:

  • 每天记录三件让自己感到满意的事情,比如“今天我完成了一份报告”“我和朋友有一次很棒的交流”“我为自己准备了一顿健康的晚餐。”


安全感是自己的事情


虽然伴侣可以在关系中带来支持和温暖,但真正持久的安全感只能来源于自己的内在力量。通过接纳自己、发展独立性、调节情绪和建立多层次支持系统,你可以在关系中找到更深的平衡感。记住,安全感不是伴侣给你的,而是你给予自己的。


如果你希望进一步学习如何提升内在安全感,或需要更多关于亲密关系的支持,欢迎访问我的网站 wang-tingting.com作者Ting 心理 / Ting Counselling 是一名在香港和加拿大安省注册的心理咨询师,专注于帮助客户解决焦虑症、抑郁症、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等心理问题。

0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责任感 vs 负罪感: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多?

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时刻:已经尽力去帮助别人,却仍然觉得自己做得不够?明明事情已经完成,却还是忍不住自责,怀疑自己是否可以做得更好?这种持续的心理压力,可能源于我们对 责任感 和 负罪感 的混淆。 责任感是一种基于自愿和内在价值的驱动力,而负罪感则是被外部压力或自我批评推着走...

拒绝别人就会愧疚 - 如何摆脱讨好型人格的困扰

讨好型人格并不是简单的乐于助人,而是反映了一种深层的心理模式,通常源于害怕冲突、对认可的渴望,或者从小养成的迎合习惯。 对于总是想要通过迎合别人来获得喜爱、认可的人来说,拒绝别人的要求是很可怕的一件事。如果你从小被教导要“懂事”“不要让别人不开心”,那么你可能会认为拒绝别人...

什么是无条件的爱?它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关系?

无条件的爱是一种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接纳与支持。它意味着,无论你是否完美,无论你是否达到了某些标准,这种爱都不会减少或消失。无条件的爱通常最初来自父母对孩子的关怀:孩子无需证明自己,只因为“是孩子本身”,便值得被爱。 这种爱不仅仅存在于亲子关系中,也可能出现在亲密关系、友情,甚...

Comments


工作微信:

twcounselling

邮箱:

twcounselling@hotmail.com

工作时间:

​预约

香港注册咨询师个人心理辅导咨询

  • XiaohongshuLOGO
bottom of page